天台汽车用品行业现有生产、销售企业(含个体户)1500多家,其中产值亿元以上企业6家,规模上企业14家,总从业人员9000多人,是我县六大支柱产业之一。该行业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转型升级压力也不容忽视。
目前,该行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企业规模小,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产品趋同化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受全球经济增速放缓,通胀压力加大及国内劳动成本攀升等因素影响,企业“用工难”问题进一步凸显。
天台汽车用品行业人力资源现状:
1.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制约产业发展
一是行业员工整体学历层次偏低。100家(含规模上)企业抽样调查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仅占10%,且95%在管理岗位。一线员工以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为主,高中及以上学历占13%。二是一线员工劳动年龄偏大。主要为60、70后,80后占15%,90后不到3%。个别企业不乏60岁以上的老年员工。管理人员年龄集中在25-45岁之间,结构相对合理。三是女员工比重偏高。一线员工中女性占93%,外地员工占35%,主要来自四川、安徽、贵州、云南等省份。四是出口企业与内销企业薪酬比差额大。出口企业一线员工月工资一般为2000-4000元,内销企业一线员工工资普遍高于出口企业25%左右,旺季月工资差额可高达100%左右。总体薪酬较前年同期提高15%-20%,与去年基本持平。五是人力资源管理家族化倾向严重。家族式管理企业占90%以上,60%规模上企业设立了人力资源部门,规模下企业大部分将人力资源、行政、后勤等职能整合成一个综合部门,鲜有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雏形。
2.人力资源需求呈现低端化
据调查统计,当前汽车用品行业人力资源需求总量为1800人左右,其中一线员工需求占85%,人才学历需求层次主要集中在大专与本科之间,高学历人才需求仅占0.3%。出口企业对专业设计人员需求较少,对有丰富经验的外贸人员、管理人员需求相对较多,一线员工需求较大,当前一线员工缺口在1300人左右。内销企业对有创新能力的专业人才需求相对较多,对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需求较少,当前季节性用工缺口在200人左右。另外,由于网商数量迅速增加,平面设计和网络客服人员的需求也明显增加。
当前汽车用品行业人力资源存在问题及成因:
1.高端技术团队相对缺乏
成因分析:一是市场中可供选择的高级设计人才十分缺乏。目前国内高校尚未开设汽车用品设计专业,最为接近的服装设计专业人员从事本专业设计有较高回报,不愿改行从事相对利微的汽车用品设计;美术、工业设计等相近专业人员难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从面料采购到产品出样,需要辅以打样师等技术团队,薪酬比更高。二是缺少实用型人才培养扶持政策。目前我县一系列的人才政策,受惠对象主要是高学历、高职称的高层次人才,汽车用品行业所倚重的有现场管理和操作指导经验的实用型人才,大多学历、职称达不到要求,难以享受到政策优惠。
2.普工招聘困难
成因分析:一是人口红利消失。近年来,东部沿海地区生活成本居高不下,对内地外出务工者的吸引力明显下降。新生代农民工在企业归属感、职业发展、企业文化等方面有较高诉求,对工资、福利、休假制度的要求更高,工作转换更频繁。到乡镇企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绝大多数“只想参与上层管理、不愿从事一线生产”。二是集聚地配套设施滞后。集聚地交通不便、服务业、配套设施建设等相对滞后是造成企业员工工作不安定的重要因素。例如坦头镇缺少公共休闲娱乐设施,公共交通仅在员工上班时间开通,导致员工业余生活单调乏味、流动频繁。三是相当部分劳动用工的不可替代性。虽有一些企业尝试用机器代替人工生产,取得较好成效。但由于成本、技术水平、满足市场需求等因素,相当部分人工劳动难以被技术取代,使得用工缺口仍然较大。四是未形成有效的人才储备。许多企业受规模、资金及企业主自身能力限制,人力资源整体规划缺失,招聘工作缺乏系统分析规划,多数在中高端职位未形成有效的人才储备,对外部招聘依赖性强、招聘量大、压力重。
3.员工素质普遍偏低
成因分析:该行业由于岗位技术含量低,对员工学历要求不高,一线员工中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7%。这些员工大部分是邻近村庄的赋闲农妇,还包括一部分年龄偏大、技术熟练的文盲。这些员工大多思维方式陈旧,法制观念淡薄,普遍存在“流汗挣钱,不行回家种田带小孩”的务工意识;年轻员工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少且积极性不高;熟练技工攀比心态浓,“骑驴找马”现象严重。大部分员工对企业认同感不强,责任意识淡薄。
4.许多企业主缺乏创新意识
成因分析:汽车用品行业准入门槛低,产品技术含量少,企业主素质良莠不齐。大多数企业主学历层次偏低,欠缺企业管理、品牌建设、市场开拓等现代企业管理意识。多数企业处于相同的价值链上,有相同或相近的工艺、产品、销售渠道,由于缺乏行业自律,许多企业通过降低生产成本甚至产品偷工减料的方式压低价格,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造成开发、设计新产品的热情受到严重打击。
汽车用品行业人力资源
发展对策
1.创新人才理念,提供政策支持
一是出台招人留才奖励政策。制订汽车用品行业实用型人才引进、培养、激励、关爱等相关政策,建立开放、灵活的人力资源评价机制和激励机制。同时出台招工奖励扶持政策,对为我县推介、引进各类人才和劳动力的职业介绍机构、职业学校给予一定的补贴和奖励。二是加强典型示范宣传。开展汽车用品行业人才创业创新先进典型评选活动,增强企业人才荣誉感,扩大企业人才社会影响。推广先进企业在人力资源评价、激励、培养、使用等方面的成功经验,使企业在人力资源开发中少走弯路。
2.搭建聚才平台,缓解用工短缺
一是搭建招聘引才平台。依托乡镇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定期发行《天台县招工用工指南》,多渠道发布用工信息;有针对性选择中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相对集中地区进行劳务对接;积极开展大型招聘会,引导天台籍农民工本乡就业,外地农民工来天台就业。同时倡导“以工带工”,充分发动本企业员工的亲缘、地缘、学缘、友缘关系,获取富余劳动力。二是深化校企合作平台。开展“外接内联”校企合作,对外继续与浙江工业大学研究院、上海东华大学、青岛大学开展“校企联合”、“高校行动”等有针对性的引才活动,对内鼓励相关企业与县职业中专开设“汽车用品设计专业班”,为企业增加人力资源储备。三是拓展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功能。县内,建立以县人力资源市场为中心,各乡镇微型市场为依托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县外,建立县人力资源市场义乌办事处,在义乌百万流动人口中招聘天台急需劳动力。四是健全人力资源调节机制。盘活本县现有劳动力资源,充分发挥“灵活就业互助社”的作用,在“互助社”的基础上根据企业生产淡旺季,建立季节性用工调节机制,对一些生产性互补的企业采取用工调节的方式,互派闲置工人,提高劳动者收入缓解企业季节性用工难。
3.加强技能培训,提升员工素质
一是建立汽车用品设计、平面设计、工艺美术等实训中心。鼓励企业开展对员工的岗前培训、在职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不断适应新技术、新设备的能力,对企业开展员工职业技能提升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一定培训补贴。二是支持技校、职校在企业设立实习培训基地。鼓励台州学院、县职业中专等高中职院校与明丰公司、天鸿公司等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培训合作,采用办班到厂、半工半读、现场培训等形式,开展各类短期培训、定向培养或组织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见习,使学校教学适应企业用工的需求。三是鼓励企业到劳动力输出地进行对口培训。开展与劳务输出地的“订单式培训”;到农村开办多种形式的“民工学校”,帮助他们学技术、学文化,提高整体素质,同时直接招聘经过职业技能培训的农民。四是加强对外来务工者的思想素质、人文教育。通过宣传教育让他们了解天台本地的历史文化、民俗民风、法律法规等基本情况,成为一名出色的“新天台人”。
4.鼓励转型升级,优化人力结构
一是把解决企业招工难问题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结合起来。支持企业技术改造,重点是企业开发和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实施创新能力建设计划,加快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经营环境,增强市场竞争力,引导企业走科技创新集约发展之路,从根本上减轻企业招用工难的压力。二是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优化人力结构。实施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素质提升工程,让管理院校、管理咨询机构、管理人才来帮助和引导企业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优化人力资源结构,同时组建行业联盟,实行设计、生产、销售统一管理,走集团化、规模化、专业化的协作之路,创品牌、提品质,提高核心竞争力。
5.完善服务功能,创造留人环境
一是建立部门人才服务协作联动机制,完善县人才服务中心服务功能。为集聚地企业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提供更全面的服务,着力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入托、落户等问题。建立企业集聚地幼儿园、小学,教育、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和单位可通过选聘“爱心妈妈”、聘请“志愿者代理家长”、开通“亲情热线”等办法,指导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健康成长。天台青少年活动中心可针对外来务工人员举办主题夏令营等系列活动,丰富进城小公民暑假生活。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在厂区内开设免费暑托班。二是加强企业及其集聚区各类服务项目建设。将汽车用品产销密集地坦头镇纳入县城10分钟交通圈。帮助企业建立文化活动中心,建议文广新局开展送文化到企业活动,选派专业干部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指导,助推企业文化建设,丰富员工精神文化生活。引导社会力量加大对农民工公寓、食堂、超市等社会化服务项目的投入,减轻企业的后勤服务负担。三是提供专业社保服务。对目前暂不具备全面参加各项社会保险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允许其先参加工伤保险,降低企业工伤赔付风险。对欠缴社保费的特困企业,相关部门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适当延期清偿。对使用农民工多、流动率高的企业,可根据企业需求,实施单位和职工养老保险费分离征缴,缓解企业因农民工本人不愿参保带来的招工难、职工队伍不稳定的问题。四是建立劳动保障诚信企业和劳动者从业信用记录制度,规范劳动用工、控制用工风险。在我们的人力资源网站上开通企业劳动保障诚信和劳动者从业信用记录查询功能,指导企业规范用工行为,引导劳动者诚实劳动,构建规范有序、公平合理、互利共赢、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